我校学生赴英国名校跨文化交流与创新培训项目学习报道

发布者:国际交流处发布时间:2017-09-12动态浏览次数:868

    2017年7月31日,来自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语言文化学院、管理学院、教育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以及健康学院的18名学生在语言文化学院张文庭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他们英国名校跨文化交流与创新培训的游学之旅。8月1日,我们顺利抵达曼彻斯特大学,入住曼大的国际公寓。八月的英国一直阴雨连绵,天气总是在不经意间转换着阴晴。眼前蓝天白云,头顶却乌云密布;三分钟前下着淅沥小雨,三分钟后就晴空万里。三个星期的行程,有疲惫、有各种不适应,但更多的是新奇,是眼界的开阔,是对一个民族文化的重新定义,也是对自我内心的洗礼。

    此次的行程开始于大学校园之旅,行程开始于曼彻斯特大学,这所始建于1824年的高等学府是英国著名的六所“红砖大学”之一,也是英国“常春藤联盟”罗素大学集团创始成员之一,在全世界享有盛誉。曼大之后,学生们既领略了牛津、剑桥的古老与现代,体会了格拉斯哥的厚重,也感受了利物浦的静谧。人文风土之行里,宏伟壮观的利物浦大教堂让我们为之震撼,那份视觉冲击与心灵感触,终身难忘;曼联球迷的圣地老特拉福德球场,带给学生们的是一种激情,一份狂热;在劳斯莱斯生产车间,我们看到的不只是奢华和现代科技,还有对飞机发动机制造艺术般的极致追求;爱丁堡艺术节给学生带来了最地道传统的民族文化;各式各样的博物馆、图书馆呈现了这些城市曾经的历史与文明,也展示了民族的自豪与荣誉。

(苏格兰艺术节)

(学生们在英格兰德比的Rolls-Royce)

    游学的重点当然是“学”了,宽泛点说,学生们从踏上曼彻斯特的第一秒开始,就在不停地学习,或直接、或间接,或主动、或被动,或语言、或文化。狭义点说,则是学生的课堂学习。Miguel lim教授给大家介绍了University rankings,让学生从世界大学排名,尤其是排名机制的角度进一步体会到什么是大学,大学的使命是什么,怎么衡量一个大学的好坏,有哪些标准,怎么用这些标准去衡量中国的大学。Miriam Firth教授的讲座题目是《Intercultural Business Service Encounters, Service Quality & Customer Satisfaction》,这让学生了解到不同民族文化的碰撞不仅仅存在于文化层面,也在某种意义上影响着商业经济。而在21世纪的今天,已经很少有人只存在于某种单一文化背景中,所有人都在经历着跨文化的发展与熏陶,所以我们也必需摒弃商业经济中的单一文化观念。Alex Bratta教授给大家介绍了Cross-culture,他从语言的角度出发,介绍跨文化交际中的各种冲突,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倾向于用自己的语言思维在另一种文化环境中组织语言,他们说出来的语句常常是符合语法(grammar),意义(meaning)正确,但是却是错误的style,也因此语言学习需要更重视其背后所代表的文化。

(学生们与部分任课老师的合照)

    John fyfe教授的讲座内容为《The history of Manchester and Salford》。老师风趣幽默,给学生介绍了曼彻斯特的历史。从曼彻斯特出现的第一个人类开始,到曼彻斯特的大教堂,历史上的侵略者,英语和德语、法语的关系,恩格斯与马克思,曼彻斯特的纺织业等等。Frank主讲British culture,他的上课方式很有特色,主要是通过阅读英国本地不同报纸的方式来了解英国,例如镜报,中国日报,guardian。以非常独特的方式展示了英国不同阶层的文化风格。

(学生在课堂上)

    两周的课程之后是学生们的Group presentation,题目为运用跨文化交际理论去对比两个城市。学生们从饮食、服饰、交通、文化、建筑、语言等角度对比了上海与曼彻斯特,北京与迪拜等。其中英语专业的唐依萍得到了评委老师Alex Bratta教授的点名表扬。

    最后,要特别感谢此次游学项目英方的负责人,曼彻斯特大学的李鑫老师,以及学生的校外辅导员Timmy的辛苦付出与好客热情。最后的最后,我想学生们的感触应该是,世界这么大,其实可以尝试努力换个地方看看、换个角度看看,在行程中领略不同世界的多样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