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4日下午4点,国际交流处全体中外教师从天华学院东门集合,怀着对乌镇水乡的憧憬,出发前往嘉兴乌镇展开了主题为“一样的古镇,不一样的乌镇”3 天 2 晚的团建活动,体验中国秀美风景和江南水乡文化。
为了增强教学团队的凝聚力和促进外籍教师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融入到学校集体,国际交流处暨通识学院国际教学部特别举办每学期一次的团建活动。本学期的团建活动设置在乌镇,初衷是为了通过体验江南水乡文化使外教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更好地发挥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促进教学团队建设,加强对外教的工作和生活管理,提升外教本人及家属对学校的认同感,提高合同续签率,从而保障教学工作和提升教学效果。
乌镇作为江南四大名镇之一,是一个具有六千余年悠久历史的古镇。也是个典型的江南水乡,完整地保存着晚清和民国时期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白墙、黛瓦、小桥、流水,携带着中国水墨画的气息扑面而来,雕梁、画栋、石巷、老屋,见证着历史沧桑的风情画卷映入眼帘。恍惚间,便似走进了一幅水墨丹青,漫步在古镇之上,远离都市的尘嚣与浮躁,任诗意在心间轻舞飞扬。
(图一:乌镇当地优美风景)
一路上风景优美,大家欣赏着窗外美丽的景色,不知不觉就到达了美丽的乌镇。办理入住后,大家卸下行李,暂别繁忙,用大餐来治愈一整天的疲惫,开始享受这次团建活动。乌镇人冬季进补清单的C位,当然是永远不会过气的以红烧羊肉特色餐饮。晚上出门散步消食,遇见夜乌镇的迷离璀璨,幸福感爆棚。
(图二:乌镇当地特色美食)
周六酒店早餐后,国交处教师们游览【东栅景区】,东栅是电视剧《似水年华》的主要取景地,古朴的民居沿河岸铺展,里面还住着许多当地人,更有生活气息。首先我们参观了中国第一家专门收藏、展出江南古床的古床馆,以及以鲜明的艺术风格和民俗个性在中国木雕中独领风骚的江南木雕馆。另外参观了东栅作坊三白酒坊和宏源泰染坊,老师们品尝了当地特色的白酒和酒酿,也对蓝染技艺有了一定的了解。
(图三:国交处教师们打卡东栅景区)
午餐后,教师们前往【西栅景区】,乌镇西栅景区由12座小岛组成,70多座小桥将这些小岛串连在一起,河流密度和石桥数量均为全国古镇之最。小镇的冬日,不似想象中那么萧瑟,没有“枯藤老树昏鸦”,只有“小桥流水人家”。不似春的灿烂、夏的苍翠、秋的斑斓,江南的冬季很是独特,用全年四分之三的时间,积淀出一番动人的深远与纯净,处处充满了故事感。闲暇的午后,漫步在河边、街角、桥上,徜徉于都市难觅的清静和放松,看阳光透过枝桠、窗棂,在沧桑的白墙上投下细碎的影子,美好得仿佛时间都已静止。
(图四:国交处教师们游览西栅景区)
西栅的第一站,来一场射箭比赛,热热身,射箭馆的气质与水乡的婉约大相径庭,带着武侠电影独有的英气。馆内使用的弓种是竞技反曲弓,并配备很多专业教练,为各位教师面对面教学,老师们也很快掌握了射箭的要领。除此之外,考虑到各个参与者的能力,射箭馆内设有6米、10米、15米不同长度的箭道,专门为不同人群合理修建,最后,每一组选出一位组内第一名进行PK, 激发了老师们对这个不一样的江南古镇的好奇。
(图五:国交处教师们体验射箭活动)
接下来老师们伴随着夜色自由探索西栅。夜景是乌镇美色的灵魂,三杯两盏暖色灯光调制了一个静谧的水乡,听着橹声欸乃,卸下一身的疲倦,融入在乌镇的慢生活里。
周日上午,在导游的带领下,老师们乘坐西栅游船,欣赏西栅景区不一样的清晨。摇橹船是江南水乡的经典符号之一,一直都是“惬意”的代名词。慵懒倚靠在船舱上,放松身心,船桨一推一拉之间,小船儿拖着长长的涟漪向前行进,穿梭于水阁、拱桥间,身未动,风景自来。
(图六:国交处教师们体验西栅游船)
另外,园区内随处可见的汉服爱好者,身着制作考究的汉、唐、宋、明历代汉服,或是翩翩漫步,或是轻歌曼舞,裙裾飞扬间,极尽优雅。一瞬间,感觉就像误入历史剧的拍摄现场,不管你是资深汉服“袍子”,还是对汉服文化了解不深的路人,亲身参与了这样炫目华美的汉服盛会,就相当于经历了一场沉浸式“种草”大会。国交处的教师也被汉服文化吸引,尝试着装扮了起来。
(图七:国交处教师们的服饰体验)
国际交流处和通识学院国际教学部门的中外教职员工积极报名参与此次乌镇团建活动,团建活动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增强了中外教职员工凝聚力和向心力。今后,国际交流处全体中外教师也将以更团结,更和谐的面貌迎接接下来的每一天,以饱满的精神和热情投入到生活和工作中,勇于创新,敢于超越,不忘初心,不负韶华!
(图八:团建合影留念)
文 | 李甜甜 图 |李甜甜、侯思嘉 审稿 |张云 供稿 | 国际交流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