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中午,国际交流处召开新学期中教工作会议。会议由国际交流处处长胡珍主持,副处长梁杰、张云、夏智源以及部门全体中教教师17人参加会议。
(图一:部门全体中教成员参会)
会上,胡珍处长从国交处组织分工结构图中每个人负责的板块详细说明本学期部门的重点工作。在国际交流方面,她指出要提升外籍教师的国际传播力和认同感、归属感,同时做好师资培训,提升外籍教师的专业性。在国外进修的同事也可以利用好环境优势,在外拓展招聘外籍教师的渠道。在国际项目方面,着力点要放在培训项目上,专本硕培养项目是本学期的创新型项目,需要部门所有教职员工通力合作,应齐心协力把合作交流项目建设落到实处,不断提升工作质量;同时推进与英国、澳大利亚、芬兰、意大利等学校校际合作等相关工作,加强与其他高校的交流互鉴,深化伙伴关系,扩大社会影响;在国际课程方面,加强教学管理和英语培训。将“第二课堂”打造成部门的特色项目,转变课程方式,扩大英语第二课堂的影响力。对于雅思培训相关工作,将部门教师英语水平好的特点发挥出来,另外邀请作为雅思考官外教Natan和大家共同交流经验,将雅思培训做好做优。
(图二:处长胡珍进行新学期工作部署)
副处长张云就“行政与后勤、学术与教学、专业发展、团队建设”四方面进行展开。她提出,在外籍教师引进中,各项入职材料由于政策的不断变化,需要与时俱进,重新汇编整理;另外,打造高素质稳定的外籍教师队伍至关重要,外籍教师也需要在学术和教学中进一步提升。目前部门有4位外籍教师正在攻读博士学位,也可以让外教参与到论文发表中,让科研奖励同样激励外籍教师。最后,团队精神的培养是部门一直以来所坚持的方向,外教们拥有良好的归属感得益于中外教的深度融合、愉悦的办公环境、有力的后勤支持,特色团建活动也加深了中外籍教师的融合。
副处长夏智源指出,在新学期中外合作办学的新形势下,我们应当更加积极的推进项目发展。目前我校硕士项目和可选择的专业在增加,交流交换项目在暑期已经启动,面临出国的双学位项目学生逐渐增多。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将国外学生的情况更好地传达至国内,是需要大家思考的问题。新合作院校例如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等学校增加,辅导员首次申请等问题都是需要我们格外关注的。希望各位老师齐心协力,加快推进项目发展,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在项目中受益。此外,部门新教师钱奕淳后续也会将自己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学习经历做分享会,中外教协同发展,将自己的所学所用互助分享。
副处长兼通识学院副院长梁杰指出,新学期要在稳中出成果,不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要把综合英语课程打造成部门亮点课程,在课程思政等方面同样不能松懈。继续办好第二课堂活动等校园文化建设,创新第二课程的内容和组织形式,让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她强调,新学期要规范整合各项教学文档,将课程大纲整理成册,汇总优秀教案交流分享。同时也要争取培育两门优秀课程跨文化交流与学术写作。
(图二:副处长张云、梁杰、夏智源做工作部署)
新学期,新气象。国际交流处全体教职员工将进一步发挥民办高校开展国际交流工作的优势,努力使学校的各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国际课程合作交流工作提质增效!
文 | 李甜甜 供稿 | 国际交流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