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国际交流处在明华楼远程中心会议室召开了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初教学会议。会议主题是“Welcome Back欢迎回归”。国际交流处全体中外教成员参加会议,国际交流处副处长张云主持会议并对上学期教学工作进行回顾和总结,副处长梁杰对新学期教学工作进行计划和安排。
(图一:部门全体中外教成员参会)
国交处副处长张云充分肯定了上学期部门所有中外教的共同付出与努力,坚持将课程教学任务圆满完成。国交处的成绩得到学校认可,经学校推荐,国交处处长胡珍博士正参加上海市工人先锋号团队的答辩展示。希望本学期中外教依然能够紧密合作,协同进步。
(图二:副处长张云对上学期教学管理内容进行总结)
3月1日中午,国际交流处召开新学期中教工作会议。会议由国际交流处处长胡珍主持,副处长梁杰、张云、夏智源以及部门全体中教教师参加了会议。
胡珍处长传达了学校相关工作会议精神,指出国际交流大环境和学校政策双向利好是“天时”,鼓励教师利用时机,积极建设“活力课堂”,争当“教学名师”;部门平台资源更加丰富是“地利”,继2021年荣获上海市教育系统三八红旗集体后,部门新增“上海市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同时在“民智计划”支持下争做民办高校国际化交流的排头兵;国际交流处大家庭一直以来团结奋进,全体中外教一同并肩作战是“人和”,应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全力做好学校国际化工作。
本学期主要工作是做好“双向进出”,五月份专业外教来校授课、合作专业学生出国留学、韦伯硕士项目出国留学等,全体教师应齐心协力把合作交流项目建设落到实处,不断提升工作质量;同时牵头成立民办高校国际化联盟,推进欧美同学会相关工作,加强与其他高校的交流互鉴,深化伙伴关系,扩大社会影响。
(图三:处长胡珍进行新学期工作部署)
副处长兼通识学院副院长梁杰指出,新学期要在稳中出成果,以项目申报为出发点,不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以TPACK 教师知识框架、共同体学习理论和教学学术能力发展模型为理论框架,拟采取行动研究,积极探索和实践在地国际化进程中提高民办本科高校在地国际化通识课程教师教学学术能力(课程开发、教学设计)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她强调新学期工作主要围绕课程建设,打造特色课程;继续办好第二课堂活动等校园文化建设;规范整合各项教学文档等。
副处长张云就“师资海外培训、建立稳定的外教队伍、本学期预计部门常规行政工作”三大方面进行部署。打造高素质稳定的外籍教师队伍至关重要。得益于中外教的深度融合、愉悦的办公环境、有力的后勤支持,我校外教留任率在同类型高校中一直居高。今后会更进一步关注外籍教师的职业发展和职称晋升,让他们对学校产生更强的归属感。
副处长夏智源指出,项目管理计划在新学期中外合作办学的新形势下应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目前我校面临出国的双学位项目学生逐渐增多,硕士项目可选择的专业增加,交流交换项目也在逐步启动。国际交流处会协助落实好学生赴海外合作院校留学事宜、拓展各类短期交流项目,同时紧密跟踪出国学生的情况。
新学期国际交流将全面复苏,更具朝气和活力!
文 | 王丹婷、李甜甜 供稿 | 国际交流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