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教育部指导意见和上海市教委工作要求,依据《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2020年春季学期教育教学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3月2日,我校教学部门通过在线教学方式,在前期3次在线教学测试的基础上,如期开展了2020年春季学期本科教学工作。学校坚持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依托阿里钉钉系统和超星在线学习中心等平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质量过硬的教学活动,实现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正式开课第二周(3月9日至3月13日),全校教师开设在线直播课程752门,991门次,参加直播授课学习的学生人次数近5万,超星在线学习中心累计访问量达139余万次。从第二周起,我校教学部门将启动在线教学系列报道,每周安排2个二级学院轮流介绍在线教学的典型经验。
一屏连你我,冷暖两相知
——通识学院在线教学双周回顾
序幕:敢为人先,紧扣时事
根据《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2020年春季学期教育教学工作方案》,学校在2月13日和2月21日组织了两次在线教学直播演练,通识学院耿松、黄毅二位老师积极参与演练,为全校的公共课在线教学积累了重要的经验。
2月13日,耿松老师的《科学素养》首先进行直播测试。耿老师特意连夜备课,为同学们带来一堂“新冠肺炎预防知识”的特殊课程。
2月21日,黄毅老师的《中国文化》课程开展直播。课程以“崔颢《黄鹤楼》诗吟赏”为主题,介绍武汉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激发学生的家国意识,天下关怀。
3月2日,学校2020年春季学期在线教学正式启动。学院院长龚春蕾、常务副院长裔勇刚、副院长兼教工党支部书记聂晓晶等领导在第一周对数学、体育、国际、通识、生涯五个教学部各门公共课程的在线教学情况进行了普查,发现了一批具有特色的优秀范例,也总结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经验教训。
01 国际通识课程教学部:中西合璧,共克时艰
来自南非的外教Ryan本学期共负责2门课、5个教学班。从2月初外教在线教学培训开始,Ryan就一步一步认真学习着在线平台的各种功能,积极在线备课。
(Ryan在南非开普敦家中录制微课和建设网络课程)
在备课过程中,Ryan遇到问题积极与国际通识课程部中方教师联络,通过微信和邮件的方式及时解决资料上传和学习中心功能使用等问题,保障教学进度。
(Ryan积极与通识学院中方教师张灏进行联络)
经过精心的准备,两门在线课程课顺利发布,为了更好的地让学生认识自己,Ryan还录制了欢迎视频和重难点讲解视频,在助教的帮助下上传到在线课程中心,及时更新进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Ryan建设的网络课程及微课视频)
由于南非与国内有6小时的时差,为克服时差与学生交流,Ryan在中教的帮助下加入了每个班级的微信群,与学生设置了每周固定的1小时在线答疑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和学生进行即时问答,解答学生自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Ryan通过微信群进行在线答疑)
我曾经跨过山河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网络隔离了病毒,但绝不会隔离师生之情,国际通识课程部的外教们都像Ryan一样,在中方教师的协助下,克服时差、语言的障碍,尽心竭力地为中外合作类专业的同学们打开一扇世界之窗,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在这个北半球的初春,师生守望相助,感受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暖意。
02 通识教学部:七星闪耀,各显神通
上学期末,通识教学部收到来自全校各学院教师的通识选修课开课申请40余门,但由于选修课的学生不是以行政班为单位整班建制,而是分布在各年级各班,因此建设网课,排班建群的难度较大,这些课程暂时都无法开课。考虑到部分毕业班同学亟需积满通识选修课学分,低年级学生也有趁这段时间在家阅读经典的需求,通识教学部由副院长聂晓晶牵头,仅用4天时间就在学习通平台建起了“经典导读”通识选修课,该课程以“录播+直播”的形式授课,录播课采集了2015-16年拍摄的“天华陪伴你成长”大型视频教学片中“天华教你学国学”“天华经典导读”两个系列,共30集,覆盖了全部30部天华学生必读的经典,由聂晓晶、黄毅、梁洁、游洋阳等主讲。每周二,聂晓晶老师还以讲座的形式进行90分钟的直播辅导,在线互动,吸引了数百名学生参与,反响热烈。
(经典导读录播及直播课程)
通识必修课“中国文化”“科学素养”本学期面向19级同学开课,两门课学生共计3000余人次,对于在线教学来说,数量庞大,时间紧凑,耿松、李卓琳、梁洁、黄毅四名任课教师在寒假里集体备课,调整授课内容,目前课程运行状况上佳,学生满意度较高。
(通识必修课直播教学)
疫情期间,校内文体社团暂停活动,但通识教学部随昕老师指导的天华雅乐团和云韶筝团却独辟蹊径,先是雅乐团同学们在“云端”录制合成了民乐合奏《九九八十一》,“七十二般胆魄我决意不闪躲,纵深入尘埃里,雷雨大作我也放声而歌”的铿锵乐句在“新学期第一课”的直播间奏响;而后云韶筝团也通过网络完成了乐曲《火红的萨日朗》的“隔空”录制,该乐曲的视频在网络发布当日即被上海市教委官方微博“上海教育”转载。
(天华雅乐团、云韶筝团在线录制并发布乐曲)
“立足专通雅,全程全覆盖”,曾经是天华通识教育申报2017年上海市教学成果奖时的主标题,虽然新冠疫情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同时这也是一种考验,通识教学部七位教师在特殊时期各显其能,兑现着天华通识教育“全程全覆盖”的庄重承诺。
03 数学教学部:两张表格,一片丹心
众所周知,数学课难度大,作业多,平时老师上课也很少使用PPT课件,而是采用传统的板书形式“手把手”地带领学生推导、解题。然而疫情的到来迫使老师们必须“突破传统”,在线教数学。在常务副院长裔勇刚和教学部主任付春红的带领下,各位专兼职数学老师从零开始建设了网课平台,不仅在钉钉进行直播教学,还在学习通平台布置和批改作业、在线答疑。其中尤为难能可贵的,是身在疫情重点地区湖北省的黄锦舞老师。
1月20日左右,黄老师踏上了回家乡过年的归途,本打算过完年就返校的他,没有随身携带笔记本电脑。但突如其来的疫情和封城,使黄老师暂时无法离鄂返沪。在2月份,黄老师接到当地村委会的通知,需要一批志愿者协助工作,身为共产党员的他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任务,在略显简陋的村口临时帐篷里值班,此时的他,心里最挂念的还是教学工作。
由于没有电脑,黄老师在备课、直播方面遇到了不少难处,但好在有身边的乡亲和千里之外的同事们协助,课程于第2周顺利开了起来。村里的乡亲感动于黄老师的无私奉献,为他提供了每周两个下午进行直播授课的电脑和宽带网络,通识学院的领导和同事们也忙前忙后,远程指导他建课、开课,大家齐心协力,终于使身在湖北的黄锦舞老师与“概率论”课程的同学们在钉钉直播室里见了面。
这是两张普通的表格,一份是课表,一份是值班表,但如果我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仅在这一周内,周四(12日)下午,黄老师要给商学院同学直播上课,课后还要批改作业,而夜里24点起,他就要在路口的帐篷里值班,直到第二天早上8点。身为教师,他排除万难,尽职尽责;身为党员,他勇于担当,守护家乡。这是一位平凡的青年数学教师,腼腆到连一张志愿者工作的正面照也谢绝提供,但这次疫情,最让我们感动的,正是无数平凡人身上迸发出的忘我的奉献精神。
(身在湖北的黄锦舞老师委托党支部代自己向抗击疫情捐款)
(学校收到了大冶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对黄锦舞老师的感谢信)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举国上下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停课不停学”不仅仅是为了延续广大学生的学业功课,更重要的是,在面对突发情况,面对客观困难时,老师们为上好一门门在线课程竭尽所能、不畏艰难、不舍昼夜的精神,本就是一堂堂生动的“立德树人”大课。当同学们看到老教师们略显生疏但无比努力地操作直播设备时,看到男老师们因无法外出打理略显凌乱的发型时,看到女老师们一边自嘲“十八线女主播”上着课,一边安抚着哭闹的孩子时,他们也一定会比在校园里更深切地领悟“为做人而学习”校训的真谛。疫情期间,通识学院的领导们鼓励各位老师:“办法总比困难多”,老师们也会用行动把这句话传递给广大学生,在困难面前,师生同呼吸、共命运,一屏之隔,冷暖相知。
审核部门| 宣传部
供稿| 教务处、通识学院
文字撰写 | 聂晓晶 梁杰等
图片来源| 通识学院、国际交流处
版面设计| 校大学生记者团 金依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