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展风采,教学交流促提升——通识国际课程部专题教研活动之教学风采展示

发布者:国际交流处发布时间:2020-11-25动态浏览次数:209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学校董事会提出的“国际化、智能化、产业化”的发展战略,聚焦国际化视野的师资队伍建设,推进我校“活力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本部门青年教师的双语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服务学校国际合作专业师生,在国际交流处和通识学院的全力支持和领导下,国际课程部想方设法不断创新教研形式和提高教研效果,切实做到为青年教师成长搭建交流和展示的平台,于2020年11月13日在明华楼演播厅举行“专题教研活动之教学展示与交流活动”。教师工作部副部长李艳艳博士、通识学院副院长聂晓晶、国际交流处副处长兼通识学院副院长梁杰以及国际部20名任课教师,全程观看了18位教师的教学展示。

 

 (教师工作部和通识学院领导观摩国际部教师教学展示)

鉴于通识国际课程服务的学生来自于中外合作办学和国际课程合作专业,学生不仅要适应本校外教授课模式而且部分学生有出国学习的需求,任课教师除具备相关学科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较高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为此,本次教学展示与交流活动设计了双语说课和全英语授课两个环节,共计15分钟。说课环节需要主讲教师在5分钟内用双语或全英语向大家呈现完整的一堂课内容,授课环节要求主讲教师在10分钟内运用全英语展示一个教学片断。评分标准主要参考学校活力课堂评价指标,侧重教学准备、课堂呈现和师生互动三个方面。

本次专题活动共有18位教师进行了现场教学展示,各展所长,各秀独技。每位教师身上都有闪光点:导入部分别出心裁,教具设计和取材有巧思,课前活动丰富多彩,课堂互动模式中小程序的巧妙应用,课外学习材料的大量翔实,结合时政和思政教育等。比如,张灏运用生活中的小案例——“浸泡过水的纸巾和钥匙,哪一个表面温度高?”给大家导入了一堂生动的《自然地理》课,将枯燥的课本知识融入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何昆仑巧妙地借用“万圣节糖果”话题来实现语言课程所承载的培养学生思辨思维的教学目标;张博文老师以当下美国大选为案例,深入浅出地呈现了“正态分布”这一知识点。

(国际部教师教学展示合集)

本次教学展示活动为大家提供了一次全面的相互学习的机会。课程涉及综合英语、雅思、地理、生物、数学、社会学、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学等,大家可以从不同学科的教法中相互汲取经验,大家在演绎自我和观摩他人的教学中取长补短,促进大家对自我教学进行反思。如“看到很多年轻老师的教学热情、学术专业,不仅是一次自我展示,也是相互学习了解的平台”,“看到了各位老师在不同领域的教学风采,成为了作为新教师的我去学习借鉴的对象,作为老师,应当积累生活中的素材并将之引入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以此来更好的辅助我们的德育教学”;“这次活动让大家很好地展示了自己,也让老师们互相学习。这次活动给今后的《综合英语》教研活动带来了很大启发,后面计划每次教研活动请一至两位老师来教大家自己擅长的领域”。本次教学展示活动进一步加强了青年教师们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加快了不同课程之间的融合和贯通,从而进一步促进校国际课程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更好地服务学校国际化发展和课程建设。文|梁杰 图|国际交流处 供稿|国际交流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