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鹄翱翔、接力梦想一一第二批“三双”教师开启海内外读博之旅

发布者:国际交流处发布时间:2021-04-22动态浏览次数:443

对标学前教育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目标,打造一流教学科研团队,继第一批35名“三双”教师团队从美国太平洋大学鸿鹄归来,第二批35名“三双”教师团队自2018年起先后开启海内外读博之旅,读博进程过半。他们接力第一批“三双”教师团队的梦想,志存高远,坚毅果敢,即使当读博遇见疫情,他们仍坚寻学术初心,牢记“三双”使命,砥砺前行,体验丰盛的读博之旅!

不同于第一批“三双”教师团队的整齐划一,第二批“三双”教师团队多元且富有活力,他们由4个分队构成: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分队(24名教师)、美国查普曼大学分队(6名教师)、英国赫特福德大学分队(2名教师)、国内高校分队(1名教师在读华东师范大学,1名教师在读上海师范大学,1名教师在读上海音乐学院)。

(第二批“三双”教师团队)

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分队24名教师中第一批11人于2020年1月开启读博之旅,第二批13人将于2021年5月加入读博的行列。疫情原因,第一批未能如期赴美开展面授学习,但他们长风破浪,在国内高质量完成7门线上课程的学习。自2021年起,他们依据自身的研究兴趣和学前教育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需求,对学前教育课程、方法论、英语教育等课程进行有针对性地选修;定期与导师进行线上学术研讨,逐步聚焦博士研究问题;顾不上可能会出现的时差反应,通宵达旦连续8个小时参与线上北亚一年一度的学术论坛(Lapan Forum)。同时,多位教师参与了“孵化会话”项目,与美国教授及博士生们一起进行了深度学术研讨与互鉴;定期按时参加两周一次的答疑互动(Q&A)视频会议(Drop-in Meeting),提前认真准备在学习与研究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向负责教师虚心求教;各自进行课题准备,并计划2022年春季分批赴美学习。

2021年1月,读博之旅开启一周年之际,第一批博士班以汇报交流会的形式向董事长和校领导详细汇报了他们的学习成果。精彩纷呈的交流会上,来自国际交流处的梁杰老师以“凤鸣朝阳,学报天华”为题,与大家分享了学习、工作概况以及成长感悟,深刻领悟到了学校“国际化、智能化、产业化”发展战略的高瞻远瞩和对教师发展的真切关心,感恩学校为教师们提供的学习机会和平台,立志早日学成以报效天华。“凤鸣朝阳,学报天华”既表达了第一批博士班的鸿鹄之志和必胜决心,又表达了学习过程中多思善悟、融会贯通的求学之道,并结合疫情背景表达了对世间太平的美好祈愿!

(长风破浪、启航梦想--海外学习汇报交流会)

董事长和校领导一直非常关心他们的博士研究进展,来自学前教育学院的冯旼老师在交流会上分享了他的博士研究课题“思维的关键,幼儿早期的执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执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 指的是个体多个认知加工过程协同操作,进行意识控制的心理过程,属于一种重要的高级认知加工过程,是当前国际发展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新热点,也是对人的一生发展意义重大的一种能力。他的博士研究对国内外执行功能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概要介绍其定义、分类,对执行功能的理论解释进行系统述评,扩展了关于执行功能的科学研究的理论视野,并且,结合了已经完成和正在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以天华双语幼儿园为例,探讨了执行功能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及其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意义。

(冯旼老师做博士研究分享)

读博之旅,征途漫漫;感恩于心,回报于行!北亚利桑那大学第一批博士班始终保持着锐意进取、奋勇拼搏的精神,一路克服疫情所带来的各种困难与挑战,尽己所能完成博士项目的学习任务。正如团队成员李菁雯老师讲到:“受疫情影响,读博之旅是网上冲浪,为我们带来不一样的体验与挑战!我们常怀感恩之心,牢记学校嘱托和‘三双’使命,争取早日拿到博士学位并做到学有所长,踔厉奋发,笃行致远,助力天华的学前教育事业更上一层楼!”

美国查普曼大学分队的第一批5人教育学博士班于2018年8月开启读博之旅,并于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期间在查普曼大学学习。1人于2020年8月加入查普曼大学分队,疫情原因,目前在国内进行线上课程的学习。5人博士班在美学习期间,用实际行动回报学校领导的殷殷嘱托,学习任务重,时间紧,但他们化压力为动力,在课堂上老师们积极互动,在班上与美国同学打成一片,认真完成了7门课程的学习,为后续学习与博士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9年8月回国后,他们又马不停蹄投入到了集中授课的紧张战斗中,完成5门课程和2场博士开题资格考试(Qualifying Exam)以及后续开题答辩(Proposal Defense)、论文写作、毕业论文答辩(Dissertation Defense)等各项攻坚任务。接下来又是一个不知年味的“疫情年”,截至目前,其中3位教师已圆满完成了所有博士学习任务并顺利进行了答辩,博士研究方向分别是:中国青少年心理弹性和亲子依恋关系研究、教育公平、学生管理与实践育人。作为团队的首位答辩老师,来自初等教育学院的邢靖雯老师深情地表达了她对学校培养的一片感激之情:“感谢学校的无私培养,感谢博士班同事们的互相支持与鼓励!感恩董事长和校领导如此有爱、有心、有力量!感恩天华大家庭的倾心支持、守望相助!衷心希望我能够用我在博士期间所学所研回报天华,惠及学生,为蓬勃发展中的天华锦上添花!”

(美国查普曼大学分队)

英国赫特福德大学分队有2名教师,其中1名教师于2018年9月-2019年3月期间在英国集中授课,之后疫情关系,集中授课采用网络授课模式,目前处于论文第二轮数据收集阶段。另外1名教师从2020年10开始博士项目学习,同样疫情原因,第一学年的学习以ZOOM远程授课为主,目前已完成8门课程(研究课题选定、研究反思、教育研究内涵、教育方法论、教育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文献检索和数据采集方法)的学习,并参加了赫特福德大学研究生院开设的各类专题讲座,包括混合式研究方法、文献管理软件、学术论文写作等。已完成了第一篇阶段性正式报告,5月初将进行年度考核,考核通过后将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正处于博士研究即将完成的关键时刻,来自语言文化学院的王广华老师讲到:“英国赫特福德大学读博之旅让我有幸结识了许多英国学前教育领域的专家、教授,他们对学术无比热情的投入,给予我永远攀登,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动力。我将争取早日博士毕业,为学校的一流本科建设贡献绵薄之力!”

(英国赫特福德大学分队)

国内高校分队有3名教师,他们在认真学习博士课程之余,纷纷撰写论文,科研结出累累硕果,来自学前教育学院的王英杰老师,目前在读上海师范大学,博士论文已完成,曙光在即!王英杰老师对科研有着近乎痴迷的热爱,先后在“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科学”、“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现代基础教育研究”等CSSCI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6篇,这些科研论文如一个个坚实的脚印,铺就他博士研究的方向!正如王英杰老师讲到:“博士三年的历练,收获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在学术上拓展了自己的研究视野,丰富了自己的研究方法,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研究成果;期待自己的学术研究成果,能够为我校的专业内涵建设贡献力量!”

第一批、第二批“三双”教师团队有着不同的教育背景,并在海内外不同高校读博深造,但他们心中有着同一个目标,同一个梦想:牢记“三双”使命,秉承“为做人而学习”校训,为深化学前教育专业内涵建设,提升教学水平,培养师德高尚,实践能力突出,有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新时代高素质幼儿教师,打造天华品牌而不懈奋斗! 

海内外读博之旅为“三双”教师团队的每一位博士教师打开了一扇窗,让他们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听到了不一样的声音,让他们不断思考、觉悟。他们带着丰厚的所学,学以致用,将为学校的蓬勃发展全力贡献自己的智慧与思考,中外教育思想的交流与碰撞将不断汇聚一流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向上的力量,心中有梦,眼里有光,开启天华教育事业新篇章! 



文 | 李艳艳    图 | 周勇    供稿 | 人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