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3日中午12点,国际交流处在明华楼574会议室召开了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工作总结会暨国交处项目结题报告会。国际交流处处长胡珍及部门全体成员共计15人参加会议,国际交流处副处长张云主持。
为响应董事会“国际化,智能化,产业化”战略部署,进一步提高部门工作效率并促进个人职业发展,特别是针对日常工作创新和教学科研产出,本学期国际交流处对部门工作开展进行了创新,对部门全员实行项目负责制和科研课题申报制,即所有部门成员在学期初开题、学期末结题,以此来鼓励和促进本学期各项工作的开展。
(国际交流处全体部门成员参加此次会议)
会议伊始,由国际交流处处长胡珍进行发言。胡珍首先对本学期国际交流处全体部门成员的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并从推进国际办学稳固合作、持续关注疫情期间留学师生、大力发展师资国际化重点培养三双教师、助力一流本科建设积极支持幼儿园园长培训项目、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申请这五个方面对本学期国际交流处的工作做了总结和回顾。本学期,我校中外合作办学及国际课程合作专业共计15个(超过现有专业数目的50%),10所合作院校,学生总人数2442人。本学期共有13个专业共计36门专业课程由合作大学集中授课,共计42位外教;国际课程部共有任课教师29名,其中9名常驻英语外教,完成37门课程教学工作量及在线课程中心建设。在校领导的指导下,国交处联系多所外方录制了“外教专业课动员会”视频。并和教务处及各二级学院克服疫情所带来的教学影响,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与监督措施,部分课程采用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外教课程还增加了微信答疑,保证了良好的教学秩序和质量。本学期借助现代化教学设备实现了“外教直播+中教跟班”合作授课的教学形式。未能出国的双学位学生也采用了线上教学。
胡珍最后总结到,2020年因为疫情原因,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发生了一些改变,但是并没有影响我们工作的开展,相反更加考验我们处理工作解决问题的能力。疫情不会阻挡对外开放的脚步,这就意味着我们部门的全体成员要在新形势下,圆满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积极响应学校董事会的号召,全力配合好学校进行国际化工作的开展。
(国际交流处处长胡珍老师做学期工作总结)
接下来,张云(负责国际化师资培训和部门行政事务)、夏智源(负责中外合作项目管理和学生交流)以及梁杰(负责国际课程教学)分别从这三大方面对本学期的工作进行汇报以及对所申请项目课题进行成果展示。张云主要从师资境外培训、外专引进和管理、国交处的行政后勤工作这三方面来对本学期的工作进行了汇报,和其相关课题的老师也依次对本学期的工作和项目结题成果进行了汇报和展示,负责每个模块工作的老师都做了相应的工作手册和工作流程图。夏智源从关注新生入校情况启动项目“线上+线下”混合式开学典礼,中外合作办学、国际课程合作及本硕连读项目管理管理,跟踪各项目2020秋季学生留学情况,着手与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合作举办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申请事宜这几个方面进行了工作汇报,其相关课题老师也对其项目成果进行了分享和展示。梁杰从常规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合作专业外教授课这三方面来对本学期的工作进行了汇报,今年因疫情影响,许多外教老师不能如约来到校园给学生上课,因此许多部门老师纷纷当起了助教,他们不仅要上好自己所带的课程,还要参与到外教的在线课程中,这种全新的授课模式给老师和学生都带来了新的课程体验,随后其相关老师也对其项目成果进行了分享和展示。
此次项目结题报告会,15位成员共计有26个项目课题结题,国交处的每一位成员都有至少1个工作相关项目,以及1-2个科研或教学相关课题,项目分别从行政工作流程、教学、科研等三个方面着手,部分成果展示如下图:
(国际交流处部门成员结题部分成果展示)
今年虽然受疫情影响,许多工作的开展都面临一些全新的挑战,但是在国际交流处全体部门成员的齐心协力下,各项工作都在条不紊的进行。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此次期末工作总结会暨国交处课题结题报告会不仅仅是对本学期各项工作的总结和反思,也是对新学年工作展望与部署,同时使国际交流处每位老师和员工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工作方向,为新学期工作的开展打下了扎实基础。
(国际交流处部门成员畅谈新学期展望)
文 | 赵诗佳 图 | 潘杰 供稿 | 国际交流处